反委會通過道路使用權雙溪育收費站或鬧上法庭
反雙溪育收費站聯委會,在才能園巴剎號召民眾拉橫幅抗議。(北海26日訊)反對雙溪育收費站聯合行動委員會控訴,雙溪育設收費站已違反當初州政府的決定,委員會不排除通過道路使用權(Right of Way)把事件帶上法庭訴訟。
委員會對于前州行政議員拿督查卡利亞日前通過《馬來西亞前鋒報》揭露,在北海居林大道興建前,以首長許子根為首的州政府與大馬大道局,同意不會在雙溪育路段設立收費站一事,深表震驚。
這也是為何收費站之后會設在高巴三萬,北海居林大道目前共有兩個收費站,另一個設在魯乃。
報導指查卡利亞和當時副首長拿督依布拉欣沙益,都曉得該路段不會有收費站,所以當他們獲悉雙溪育收費站將在9月1日收費,不禁滿腹疑惑,因為該路段原本是免費的,收費的決定,顯然已違反了州政府當初的原則。
委員會今日拉隊前往才能園巴剎展開簽名運動,向記者發表上述文告,出席的主席團成員有許海明、莊其川、李添霖和吳春明。
委員會也對外環公路總經理蘇海米聲稱,過路費調低40仙是政府送給人民的禮物一事,表示憤怒和極度不滿。
為示抗議,委員會回敬該公司一份禮物--“抗議”,強烈表明委員會的立場和決心。
此外,委員會今日也控訴,北海的命運有如“繼子”,受到州政府不平等待遇。
他們說,雙溪育和日落洞同樣是一條大道,但政府把銜接海墘至峇央峇魯的日落洞大道交由私人公司承建,授權填土建屋后,免費讓檳城人民使用,反觀雙溪育大道卻將在不久后收費。
為此,他們促請州政府交代整個雙溪育收費站的來龍去脈,透明化公布收費站轉讓交易過程,以一解民眾疑惑。
反雙溪育收費站聯委會對雙溪育大道收費的4個不解之謎:
(1)在BOT原則下,雙溪育大道是否由北海外環公路公司建造?
(2)外環公路公司是否已兌現支付5000萬令吉租金的合約條款?
(3)該公司有沒有在柏淡建造7棟之前,讓路給Vista Perdana屋業發展計劃的洋房。
(4)為何日落大洞可以免費使用,但卻要北海人民付過路費?
政府出資建造出租外環公路30年
雙溪育收費在即,電子告示板通知收費站將在9月1日正式收費。根據委員會了解,雙溪育是由政府出資建造,后來才出租給北海外環公路公司,當時政府是以BOT(Build, Operate & Transfer)的原則,以5000萬令吉將雙溪育大道出租給外環公路30年。
此外,政府也在外環公路工程中賠償1億2800萬令吉作為征地和賠償用途,同時也負擔建造耗資2億3000萬令吉,銜接北賴舊路至峇眼Hujung Batu的跨河大橋,工程雖是政府出錢,但卻交給北海外環公路負責。
委員會探悉,政府也贈送3塊地給外環公路公司,即位于法庭旁Vista Perdana計劃(7棟讓路外環公路的英殖民地時代洋房已被拆)、在峇眼亞占Tmn Molek一項已完成的屋業計劃,以及在清潔海濱廉價屋計劃。
另外,該公司也獲授權在清潔海濱沿海2000畝地段,進行填土建屋用途。
發動網上簽名運動懇求民眾加入聲援
反對雙溪育收費站聯委會今日雙管齊下,除了正式出戶外收集簽名,同時也發動網上簽名運動,懇求民眾以實際行動加入聲援。
欲瀏覽反對雙溪育收費站聯委會網頁,可登陸antisungainyior.blogspot.com;網上簽名則是www.petitiononline.com/antisgny/,希望民眾踴躍點擊瀏覽。
該委員會今早拉隊前往才能園巴剎收集簽名,獲得民眾熱烈支持,不分男女老少或種族膚色,大家踴躍在簽名表格上簽名。
一些熱心的民眾,甚至向委員會索取簽名表格,協助向親朋戚友或相熟的人士,征求簽名。
這是委員會第2次發動簽名運動,第一次是在今年2月﹔至于網上簽名則是首次。
告示牌列新收費
北海外環公路公司已把新收費列在告示牌上,分別轎車50仙、6輪以下羅厘收費1令吉、6輪以上羅厘收費2令吉、德士收費50仙、巴士收費90仙。
記者今早經過雙溪育收費站時,發現該公司已靜悄悄把新收費表列下,同時也已在電子告示板上,告訴公眾大道即將在9月1日正式收費。
據了解,每個月有100萬輛交通工具使用該路段,若以調整收費后的汽車50仙過路計算,該大道平均每月有50萬令吉利潤。
不應向民眾開刀*林瑞珠(52歲,來自才能園)
雙溪育收費對我們影響很大,因為我和家人每天都會經過,政府沒有理由向民眾開刀,強征收過路費。
雖然汽車收費僅50仙,尚算便宜,但隨著大道收費后,我可能會取道其他交替路前往目的地。
應公佈合約內容*甄進成(45歲,北海新路)
我們不是為了反而反,我們不會反對給過路費,但若政府要民眾付得心服口服,應透明化公佈大道合約內容。
我每天來回至少要5趟,包括載孩子上下學、做生意買東西等,隨時都會用到該大道。
中國報版權所有 Copyright © 2000-2007 The China Press Berhad
Sunday, August 26, 2007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